继2008 年金融学课程被评为年度国家精品课程、《金融投资学》教材被评为 2008 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之后,此次,金融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又被评为 省级教学团队。面对接踵而来的荣誉,团队带头人胡金焱教授依然冷静谦和:“这 些荣誉其实是我们金融学科这支教学团队多年来努力和不断积累的结果。我的 感受是,只要执著、坚持加之认真、扎实,总会有所收获。”
记者:金融学系列课程教学体系与传统的金融教学模式相比,有哪些创新和 改进呢?
胡金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用“一本书、一叠讲义、一面黑板、一支粉笔、一 张嘴”五个“一”来形容,教学方式单一、方法落后。面对新的人才培养要求,金融 学系列课程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不断完善金融学科理论课程体系。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们根据金融 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借鉴国内知名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经验,不断修改金融 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金融学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一套覆盖宏观金融和微 观金融、反映现代金融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完整的金融学科 理论课程体系。在此过程中,我们的金融学科教学团队也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 索,出版高质量的相关课程教材。譬如,早在上个世纪90 年代初,姜旭朝教授就 主编了《货币银行学》教材,该课程成为williamhill官方网站名牌建设课程,并经2 次修订, 成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再譬如,由我主编的《金融投资学》教材自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已出版3 次,该课程先后荣获山东省和国家精品课程。
2.运用案例教学 方式辅助理论教学。 根据金融学课程应 用性强的特点,十多 年前,我们就在国内 较早地尝试在理论 教学的同时辅以案 例教学,以增强学生 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000 年,我还 主持出版了一套《财经案例评析丛书》,其中《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评析》和《证 券投资案例评析》分别作为《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和《金融投资学》 等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由于案例教材紧扣理论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富有启发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综合模拟实验教学。我们配合理论教学,运用“世华”教学软件系统开 展投资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学会阅读分析证券资讯,熟悉证券交易基 本流程,掌握金融投资的基本分析与技术分析方法,训练投资分析能力和研究报 告撰写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 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4.通过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我们结合学校“三种经 历”的有关政策,注重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省内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 机构开展合作,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为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 教学平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早在2003 年,在学校的支持和推动下,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 与数学院合作建立了“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校级基地班。基地班通过强化数学 训练、经济金融基础理论训练以及金融与数学交叉性课程学习,形成了鲜明的独 具特色的金融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8 年,我们这一在国内高校中具有独创 性人才培养模式被国家教育部与财政部批准为“金融-数学跨学科交叉应用型人 才培养实验区”。2009 年,这一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与数学院合作的人才培养探索被评为山 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记者:优秀教学成果的取得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那我们团队内部的合 作机制又是怎样的呢?
胡金焱:金融学课程教师团队是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团队 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名校,拥有博士学位和良好的学渊结构。团队内部形成了良 好的梯度:50 岁上下的教授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引领着教学团队的发展; 40-50 岁教师是团队的中流砥柱,承担了繁重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并为青年教师 提供教学与执业指导;30 岁左右的一批青年教师有着良好的知识结构和很强的 个人能力,充满活力和激情,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们通过金融学课程教材建 设、科研合作、学科建设以及社科基地建设等,大力整合团队资源,加强团队建设, 一个融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教学与学科团队正在日益壮大中。
记者:结合您教学团队建设的经验,请您谈一下对徐显明校长提出的“学术振 兴”规划的理解。
胡金焱:学术振兴与教学团队建设的关系可以用“顶天”与“立地”来加以形容。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讲,学术振兴是一项宏大的工程,促进学术振兴、加强学科建设 关系学校长远发展,学校的发展需要学科建设和科研实力的支撑,是为“顶天”;而 教学团队建设则立足育人,培养专业人才,是大学教育的目的与归宿是为“立地”。 “顶天”和“立地”同样重要。事实上,“顶天”与“立地”也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团体与 教学团队在大学中本来就是“一体”的,从科研团体的角度,要做顶天的事,实现学 术振兴和学科实力的增强,从教学团队的角度,要做立地的事,培养专业能力强、综 合素质高的人才;学术实力、科研团队实力增强了,就意味着教学团队水平的提升, 就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此,学校“学术振兴”规划也给教学团队建设提供 了良好的契机。我们的建设目标是,将我们的团队建设成为集教学、科研、学科建 设、人才培养乃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一体的“立体化”的团队。
记者:您有很多优秀的科研成果,还是一名一直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学名师,您 是怎样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胡金焱:我认为教学与科研是互相促进的。教学本身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教 学中,你可以获得新的 灵感、发现新的问题,触 碰到许多未知的领域, 这会促使自己不断地关 注学术发展动态、研究 问题、查阅文献资料,从 而激发科研动力,利于 转化为科研成果。而科 学研究的所知、所获、所得又能够以理论和实例的形式反过来运用到教学中,使教 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生动而又深刻,这样课程才能真正的活起来,学生们才会学 到更多的东西。教学好的老师一般同时也是科研水平高的老师,科研水平高的老 师课堂质量一般也较高。“科研教学型”教师是williamhill官方网站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这 一类型教师的授课更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感,williamhill官方网站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 生,这也是其中重要一环。
记者: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就业状况无疑更是) 上加霜。对此,您 对大学生有何建议?
胡金焱:可以这样说,就业压力增大确实是当前大学生不可回避的现实,但金 融危机并不是产生这一状况的唯一原因。大学的扩招使得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人才供给逐年增多,而社会上许多机构的人才需求又日益趋于饱或稳定,人才需 求逐步减少,由此产生了巨大的供需矛盾,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但我认 为,在如何缓和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上,我们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如下四点 可供借鉴:1.要有更开阔的就业视野。视野有多大,就业空间就有多大,大学生不 能把自己的目光局限于某几个大城市、某几个热门行业。地市及其以下地区、各类 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选择。2.做好就业前的“应 试”准备。就业不仅要求有知识准备、能力准备,还要做应试准备。增强“应试”能力 就是要把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对接起来,做到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的仗。3.提升 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当有意识地训练的一种基本素 质,也是大学期间除专业知识以外必须培养的一种能力。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模拟 的小社会,而且同学之间的相处往往具有社会上人际交往所不具备的“零交易成 本”优势,同学们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充分利用好人生这一难得的时期,建立和培养 自身健全的人格。一个有礼有节、落落大方、健康沉稳、热情阳光的毕业生就业胜 算总会比较大。4.群策群力,多方努力。首先,家长可以利用一定的社会资源为子 女就业提供机会;其次,学生自身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应试准备;再次, 学院领导、分管学生工作部门、就业指导机构以及毕业生指导教师等也应当为学 生就业提供相应的帮助,这样齐心协力,效果也会大大增强。
记者:谢谢您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学生记者 刘丽丽 王培)
http://www.news.sdu.edu.cn/media/user/2009-09-09/sh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