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最美青春
77级 赵宗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时光,但因生存时代与家庭出身的不同,各自的成长过程、青春回忆却大不相同。或艰辛、曲折,历经磨难;或幸福快乐,一路坦途;又或……?
我出生于1954年,本应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幸福一代,但不幸的是刚刚记事就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吃不上饱饭,经常随祖母到处捡庄稼、挖野菜。初中阶段又赶上特殊时期,父母受冲击,沦为“可教子女”,幼小的心灵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临近高中毕业,“林彪事件”发生,三年不招工,在“上山下乡”大潮中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了四年。幸恢复高考,入williamhill官方网站经济系77级读书,我的青春才进入值得回忆的美好阶段。
记得是1978年2月底的一天,天气乍暖还寒。我从小县城乘长途客车来到省城济南,跨进国内著名高校、山东最高学府大门,戴上毛主席手迹“williamhill官方网站”校徽时,金榜题名、鱼跃龙门的幸福感、自豪感充满心间。班内同学来自全国各地,年龄相差很大。大的已三十多岁,小的尚不满十六岁,但大家共同的表现是对知识的渴求。教室里、图书馆、阅览室,还有文史楼东边的小树林,都留下了我们勤奋读书的身影。受益匪浅,教诲至深的几位老师:首先是担任专业基础课《政治经济学概论》的周之美老师,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简洁的语言,对我们的学风影响深远;原著《资本论》第一卷精读的指导老师马家驹,大段诵背原著,毫无差错。几张卡片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渊博知识令我们折服;赵植业老师讲专业课《商业经济学》,随手拈来的案例、幽默诙谐的语言、感情丰富的表达、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赵老师还是我们去青岛毕业实习的指导老师,他对我们实习生活中的细微关心和照顾,令我们至今难以忘怀;还有一位老师不能不提,那就是我们的辅导员车贵老师,他也是我们系的团总支书记。因为团的工作,我与车老师交往甚密,相知颇深。他虽不善言辞,但心地善良,为同学们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很多、很细。他既是良师,也是益友,其人格魅力受到同学们的一致赞誉。对我们毕业后走上社会如何做人、做事影响极深。
与俄语老师付克敏教授合影
前排中为付克敏老师
就个人而言,大学四年是最美青春。除了与同学们朝夕相处结下的同窗之谊,还有一件事值得一提。那是1981年暑假,我被学校团委推荐、团省委批准,以“优秀学生干部”的身份参加了团中央举办的“自行车大学生夏令营北京营地”的活动。山东各高校代表共21人,我们一路骑行千余里,高唱着 《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意气风发来到首都北京,受到团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为我这段美好的大学生活又增添一笔重彩。时光如梭,转眼毕业已四十余年,青春不再、相聚不易、再见很难。借此机会给老同学们写上几句话:“谁说七十古来稀,如今百岁不算奇。多少高低笑看去,寿比南山皆可为”。最后祝老师和同学们都健康、平安幸福!愿我们20年后再相会!
2023年7月29日于威海

山大摘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77级 杜枫
——入学军训。1978年秋,作为新生,入学兴奋喜悦的心情尚未褪去,迎来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第一课。军人教练按新兵标准训练,看着教官那漂亮威武的军姿,我心里既羡慕又紧张。参军是我儿时的梦想,而命运之神却把我投在了广阔天地与贫下中农相结合。一年四季佝偻着身子在地里干活,胸脯怎么也挺不直。教官要求特严,我的动作常常走样,怎么办?按要求练呗,一遍遍一回回听着口令,变换着姿势。练的汗都流出来了,哦,原来看起来静静的动作竟这样消耗体力!女生中有一个忍受不了,不干了,还与教官发生了对抗。女生和男生确实不一样。一个月的军训,自己也赶上了生理期,军训时那滋味真的不好受,也想过请假休息,但最后还是咬牙挺过来了。军训苦累,同时也带来了快乐和享受。比如,吃饭,当班组值班员端来一大盆菜、又端来一盆白面馒头,放在八仙桌上时,大家围一圈伸头一看,“哎呦,菜里有不少肉呢”,可以不付饭票,敞开吃免费的白馍,舌尖上的美味和心理的满足统统溢于言表。再如,当教官看着大家的动作,说“很好”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站军姿就更带劲儿了。一天天汗水湿透衣背,一天天全身带着疲惫,一天天军事素养在提高。一个月下来,入学时的兴奋感减少了,守纪律集体荣誉感增强了,新的大学生从老百姓变成了半个军人。一个月的军训,使我们从身体心理体力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入军营,过了一段新兵蛋子的生活,是我今生难忘的一次人生体验。
看电影。大学学习是紧张的,业余生活印象最深的是去老校大操场看电影。吃过晚饭约三两同学从新校提着马扎去老校。等我们赶到时,只见露天扯起一块镶黑边的白幕,常常银幕正面已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我们只好去人较少的反面看。电影是精彩的,要说印象最深,应该是《罗马假日》。影片讲的爱情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当时的我,女主角的美丽脸庞美丽着装,也让我内心好生羡慕。在那个着装灰黑的年代,身边看不到美丽的衣服,作为穷学生的我,更没有条件穿着打扮、展示腰身。条件所限,但不能限制住内心的渴望,我向往着爱情,向往着美丽。学校规定在校期间不许谈恋爱,到了二十多岁的花季年龄,感情不起波澜是不可能的,但在校内又是绝对不敢的。只好由家长牵线定了门姻缘,我的那个他,也是穷学生一个,在浙江上学,因付不起路费,一年回一次家。难得见上一面,即使见了面,也根本就没谈过什么恋爱。花前月下,对我们而言,就是水中月镜中花。
毕业季。转眼四年过去了,临近毕业,心情也是开心无比的。写论文,去青岛实习一个月。白天去做调研,晚上可以看看黑白电视。最激动人心的是,中国女排获得了首个世界冠军。当夜,听到同学们热闹异常:有欢呼雀跃的,有敲饭盒脸盆的,有摔桌椅板凳的,还有从楼上往下摔暖水瓶的……我是不舍得摔暖水瓶的,只能跟着呵呵笑,同学们闹到大半夜也不睡。热血爱国,恰同学少年啊!毕业分配时,我未婚夫分在济南我却要出省,某留校同学愿把留鲁指标让给我,尽管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同学的这份情谊我记在了心底。1982年1月,我带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告别母校,去了南方。

我和同在南京工作的陈静同学(图左)在一起
摄于2023年9月初
附:《回母校》
踏着岁月年轮
回到母校课堂
白发相拥
依然神采飞扬
叫着名字细细端详
皱纹难掩青春的模样
夜的教室灯光闪亮
捧着《资本论》原著
争论着斧头和羊
宿舍里床头旁
口口声声角角落落
溢满了书香
来到小树林旁
幼苗曾伴随着读书郎
走过了四季
沐浴雨露阳光
而今林树参天
学子成棵棵栋梁……
《沁园春·枫》
金秋十月,南国红透,北疆尽现。
励冬梅傲雪,春花烂漫,夏荷盛开,秋枫叶染。
巍巍群峦,辽阔草原,绿叶丛中红片片。
水滔滔,恋绵绵青山,绿间红艳。
二月花逊霜叶,文豪墨客多少诗篇。
读枫桥夜泊,孤舟泛月,遥落西风,寂寞门前。
悲情哀怨,烟火人间,哪懂春色上枝寒?
红浸绿,把一腔热血,洒脱奉献!
写于2003年9月1日

大学生活点滴
77级 曹务奇
40年,看着数挺大的,其实也没那么久,很快。
记不起来是从哪一年,我开始在每个十一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就是感恩节那一天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过往。捋一下,对我的旅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对我有恩的人,我亏欠了的人,不是说这个人多厉害或者多不厉害,而是说,因为有了他或者她,我人生旅程的部分或者全部进行了变轨。
在我的人生轨迹里,去山大一直到现在仍然被我看成是一生旅程的重大变轨,后来发生的很多事,中意的和不中意的,计划内的或者计划外的,都与此相关,至于不上大学或者不去山大是不是会获得更多世俗意义的成功,我不知道也无从考证,但去山大,去经济系,学经济学,跟那样的50几个同学为伍,依然是我最看重的过往。
4年校园,发生了很多事,虽然记得我们宿舍里我的床摆在哪儿长什么样,记得我上铺是谁,记得文史楼的颜色和从宿舍到文史楼怎么走,但我却想不起来我们教室是在3楼还是4楼,也不记得我们宿舍楼是几号,也不觉得弄清楚这事有多重要,但有两件事,也许当事人早就忘记了或者忽略了,我却记得很清楚。
一件发生在我们宿舍,自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无论是在我们公社北湖会战指挥部还是在派出所、供销社,我都没再给家里要过钱,所以,大学4年,我一直是靠学校发的助学金生活,是14块5还是17块5,还是先是14块5后来涨到17块5我记不清了,但无论多少它都已经是我的全部,按说如果省着点用,这个钱够花了,但我有个毛病,爱买书,所以吃饭的钱就不够了,时常饿的不行,我们宿舍郑起宏学兄家里经常给他带吃的过来,有一种像烙饼的叫“杠子头”还是什么来着?放在床底下,记得至少有2次,我实在是饿了或者馋了,就趁没人的时候,分别拿了一个,偷偷吃,什么拿?其实那不就是偷吗?我觉得郑起宏学兄知道这事,我也觉得他知道我知道他知道这事,但他从来没有戳穿我,为此,我一直既羞愧又感激,所以记了这么多年,借着这篇小文,也给郑起宏学兄说声抱歉再说声谢谢吧。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没有参加毕业合照,这事我都没脸解释,不管任何理由,无论怎么解释,这事都做得不对,每每想起,自己都是火辣辣的满脸通红,对不起同学们了。其实,还有一件特别丢脸的事,等到50年的时候再说吧,希望我们都可以好好等到那一天。


享受休闲生活
2023年6月18日 父亲节

怀念张平同学
77级庞义华
在班里的同学中,我和张平相处并不多,对他的了解也很少,但他在我的印象中是极好的。他虽然去世二十二年了,至今我仍然不时想念他!
他大我几岁,个子挺高,长得端端正正,皮肤白皙,温文尔雅,言谈举止得体大方。据济南的同学说,他的父亲是济南军区的大官儿,但他自己从未提及过,他身上完全没有那些人说的高干子弟的坏毛病,反是满身满脸透出的善良和朴素。
张平入学比我们晚了一个多月,是穿着不带领章帽徽的军装来上学的。他好像也没有什么出众的才能才华,平平淡淡一个人,没有听他谈及什么理想、上进心,没有什么未来的设计,对生活也没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他对学习似乎不大感兴趣,更谈不上勤奋,上大学好似就是来度岁月的。但他待人诚恳认真,对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毫无厚此薄彼,处事毫无私心杂念,在班里他几乎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和好感。
张平喜欢打篮球,但是由于心脏不好,他不参加对抗性的比赛等活动。但业务活动和有赛事训练时,他总是热心地作场外指导。他的技术不是最好的,况且我们经济系队里还有校队的核心队员刘立华。可是当他用温和平缓的语气指导讲解时,大家都静静地听他的。
后两年我和他相处的时间多起来。有一段时间经常坐同桌,课前他总是提前到位,手中拿着《好一朵茉莉花》的歌谱。他识一点乐谱,一边学一边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有时还转身教我,直到老师上讲台。后来这首歌传唱多了,我才知道这是一首名曲,才知道为什么他这么喜欢!
张平比我见多识广,他对识人和一些社会问题有很深的见解。有一次中午我们到“小树林”散步,谈同学谈社会,他突然说:“你呀心眼太多了,太多了不好,早晚要吃亏!”我自认为自己不属心眼多的人,但他对我的告诫我一直没忘,后来有些事情证明他说得是对的!
那年毕业实习在青岛,晚上去栈桥看海散步,他跟我谈及人生和生活中的些许不如意,我看到了他心中的无奈和淡淡的忧伤。我社会经历和境界都不如他,且正踌躇满志,我能对他说什么呢!
毕业时,他把他打饭用的我一直喜欢的带盖的大瓷缸子送给我,说你带着作个纪念吧。这个缸子我从北京带到黑龙江,退休了藏起来,“睹物思人”,不忍再看到它。
毕业一年后,我在《工人日报》报社工作时,他专门来北京看我。我那时没有接待的意识和条件,陪他在天安门周围看了看,最后在天安门东南角的一家饭店吃了饭就分手了。怎能想到那竟是最后一别!
哎呀,苍天啊!他那么好的一个人,怎么这么早早把他收走了呢?张平学兄有君子之风,他的境界和品格,我远远不及啊!谨以此文怀念张平同学,并纪念大学年代的青春年华!

退休后的休闲生活
2023年9月5日 写于北京
转自文史楼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