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扎实开展系列学习宣传活动,坚持崇“实”求“新”,切实把文化建设作为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作为推动做强学科、做强学院的助推器。
落实战略加强保障,探索新路径
学校《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发布后,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班子全体成员担任小组成员,统揽学院全局、协调各方。学院领导班子多次研讨,将文化引领战略提升到学院发展战略高度,在总结前期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总体布局要求和学院实际,探索具有学科特色的实施路径,制定了具有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特色的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学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在全体教职工会议、各党支部书记会议中,对学校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的重大意义、《纲要》制定实施的背景、《纲要》中文化引领战略的建设内容、《纲要》制定实施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传达,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确保将学校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扎实开展理论学习,收获新体会
学院党委以本次《纲要》学习宣传为契机,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按照全覆盖学习、分层次学习的工作思路,组织全体师生员工以自学为主,同时把集中学习研讨作为深化学习的重要抓手,通过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党支部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精神。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为营造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学院积极探索“互联网+”学习新模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等平台,在师生层面开展了主题教育、学习竞赛等活动,师生广泛参与,取得了良好成效。同时,学院还邀请学校文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刘家峰教授作专题辅导讲座,详细解读《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通过系列学习研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不断收获新体会,全面掌握理解了文化引领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
夯实理论学习基础,带来新启发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学习实践形式,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创新学习形式,将师生带到传统文化的集合地,将主题教育放在革命老区,将学习成果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切实增强了代入感、认同感和获得感。
为落实学校文化引领战略,学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参观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进一步坚定了“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和“为党育才”的历史使命。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入朝作战70周年,更好地开展先进文化学习和体验,11月中下旬,学院开展了中国革命文化观影活动,以党支部为单位陆续组织全体师生党员观看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在生动的学习实践过程中,让师生党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此外,学院还组织师生党员赴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遗址,追忆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文化教育;11月13日,学院党委组织教职工党员赴苏州博物馆、苏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开展了文化引领战略主题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家切实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了文化引领战略的意义,领悟到了“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深刻内涵,为学院贯彻落实文化引领战略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丰实文化建设内容,取得新成效
学院以家国情怀、担当精神、崇实品格、创新素养为主线,与学校“双一流”建设紧密结合,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紧密结合,坚持求真务实、坚持研以致用。
在行为文化层面,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推进三全育人改革,在此期间,班级联系校领导、院领导、班主任在各年级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开展宿舍文化节、新生杯辩论赛、体育竞赛、经验分享会等文化活动;在全体教职工范围内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交流推进会,共同研讨全面推进思路和举措。在精神文化层面,学院举办“常怀律己之心,紧绷廉洁之弦”廉洁教育主题讲座;结合学校120周年校庆的部署,积极筹划学院相关宣传活动,举行校友沙龙。在制度文化层面,学院上下围绕提高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化科学管理意识的主题开展主题研讨;学院学生会进行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向服务型学生组织转变。在学术文化层面,举行知新学术论坛、纪念恩格斯诞辰二百周年主题报告,鼓励广大师生深刻吸取伟人精神滋养、振奋精神力量、增强时代使命感,邀请日本南山大学教授作 “日本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成因、机制及教训”报告。在环境文化层面,学院对教学及办公场所进行整体规划,在中心校区和洪家楼校区开展楼宇文化建设,并不断优化网络文化平台建设,彰显学科特色及文化内涵。在卓越文化层面,在对外引领层面,学院不断发挥学科优势,勇担服务社会使命,11月29日财政系师生赴山东京博控股集团进行交流,共促产教融合,助推企业、地方发展。
文/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