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月30日晚,williamhill官方网站第110期公共经济学讨论班在中心校区举行。此次讨论班特邀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授、博士生导师解垩带来题为“财政扶贫效应”的学术报告。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财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文,山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师刘金东以及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财政系数十位硕士生与博士生参加会议。会议由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助理研究员刘铠豪博士主持。
会议上,解垩老师首先基于贫困线的一个简单算例引出减贫贡献率、贫困脆弱性、资产贫困陷阱和多维贫困等常用的贫困概念。随后,针对“转移支付反贫困效率”这一话题,解垩老师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的基线调查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减少了农村不平等和贫困。虽然税费表现出了累退特性,但转移支付和税费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是累进的。从政府转移支付的各种类看,五保户补助、无保障老人补助、低保、特困户补助及退耕还林补助这些种类的政府转移支付对贫困的瞄准较好,其减贫效率相对较高,溢出效应也相对较小。
之后,解老师探讨了“养老金与老年人多维贫困及多维不平等”这一热点问题,通过对比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中2012年和2014年的面板调查数据发现:2014年的城乡多维贫困、多维不平等指标均比2012年有所下降;2012年对城乡多维贫困最大的贡献因素为未来信心程度,而2014年对多维贫困最大的贡献因素则为住房状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不仅对老年人总的多维贫困和多维不平等没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多维贫困和多维不平等中的单一维度的剥夺也没有任何影响。这一结果可能与这两种非强制养老保险推行时间较短有关,还可能与养老金保险覆盖面较低、保障水平不高、子女绑定的养老金缴费政策、家庭养老观念依然存在等因素有关。
最后,解老师与参会师生探讨了“公共转移支付减贫瞄准”话题。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城市单个贫困指数以卫生间类型、电脑拥有情况来衡量较为有效,农村单个贫困指数则以户主年龄、冰箱拥有情况来衡量较为有效。第二,更改贫困概率门槛值会影响公共转移支付贫困瞄准结果,当政策制定者把对覆盖穷人和排除非穷人的目标赋予同等权重时,城乡贫困概率门槛值约为0.5左右。第三,当贫困率较低且使用与贫困率相同的瞄准率时,基于PMT模型的贫困瞄准较差。在贫困率给定的条件下,随着受益比率(包含率)的增加,贫困瞄准的精确性在提高。第四,使用全覆盖所需预算的百分比下降时,覆盖率和漏损率也都呈现下降态势,贫困率逐渐上升,预算中做覆盖之用的比例上升,而预算中漏损部分的比例下降。出于瞄准或预算考虑可能需要调整贫困线来优化资源利用。第五,在只瞄准最贫困个体的理想瞄准情况下,瞄准范围极其有限的低保计划会发挥最大的减贫效应。理想瞄准的减贫效果严格占优于代理工具测试模型(PMT)瞄准的减贫效果。报告结束后,解老师与到场师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
讨论环节结束后,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财政系教授李文老师在发言中提到,公共经济学讨论班由williamhill官方网站校长樊丽明教授发起,由樊丽明校长与李齐云教授担任顾问,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自我学术进展与成果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现如今已成功举办110期,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李文老师倡导师生们积极参与公共经济学讨论班,期待在经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公共经济学讨论班能够不断延续,为公共经济学研究的发展贡献山大力量。
讨论班最后,刘铠豪老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步入攻坚拔寨时期,精准扶贫思想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是指导开展减贫治理、攻坚实践的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在此背景下,解老师的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另外,解老师的报告中亮点突出,对研究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不同数据库的选择巧妙熟练,表达的艺术令人钦佩,其背后的勤奋刻苦与钻研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学习。他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公共经济学讨论班,一方面勇敢分享自身学术成果,听取宝贵意见,提升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作为听众,应勤于思考并认真钻研,汲取报告人的研究精华。期待在每一位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公共经济学讨论班能够继续发挥知识的正外部性,让每位师生有所收获。
解垩,经济学博士(后),william威廉亚洲官方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公派马里兰大学经济系访问学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入选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已在《经济研究》(5篇)、《管理世界》、《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要研究领域:财政学、社会保障、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健康经济学、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
文/刘铠豪、董雪 图/刘铠豪